Saturday, December 11, 2021

十八界


一、眼(根):能见色(尘)者是。以能对色而生视觉(眼识)。

二、耳(根):能闻声(尘)者是。以能对声而生听觉(耳(识)。

三、鼻(根):能嗅香(尘)者是。以能对香而生嗅觉(鼻识)。

四、舌(根):能尝味(尘)者是。以能对味而生味觉(舌识)。

五、身(根):能感触(尘)者是。以能对触而生触觉(身识)。

六、意(根):能知法(尘)者是。以能对法而生意觉(意识)。

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?说起来,很简单,那就是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,称为六根,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。眼有视神经,耳有听神经,鼻有嗅神经,舌有味神经,身有感触神经,意有脑神经,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,所以称为六根。 
 
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,称为六尘,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。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,耳根所听的声音,鼻根所嗅的香臭,舌根所尝的味道,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,意根思想的称为‘法’——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,这些就被称为六尘。 
 
从六根接触v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,称为六识。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,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,所以,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,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。

Monday, November 14, 2016

十二因缘




介绍
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,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,指从“无明”到“老死”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,因果相续而无间断,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,而不能得以出离。

断无明, 能了断生死,即脱离六道轮回, 心经曰: 无无明、亦无无明尽、乃至无老死、亦无老死尽, 便是其中之简意。

以下为“十二因缘”的流程;

因为前世/过去无始的“因”
01. 【无明】
- 以过去未有智慧,蒙蔽了真如本性,无知而产生了偏见与固执,心中起一切烦恼与痛苦。
02. 【行】
- “无明”缘生“行”,使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业或者不善业的行为。

造就了今世/现在的“果”
03. 【识】
- “行”缘生“识”,包括六识,刹那间受欲境所牵引,一念爱心而受生于父精母血之中,而为胞胎。 
04. 【名色】
- “识”缘生“名色”,名即是心,指心只有名相而无形质;色指身体,指托胎后至第五个七日,身体各部分如手脚等都已形成。
05. 【六入】
- “名色”缘生“六入”,人在胚胎发育时,产生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”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功能之感知能力,即六根。
06. 【触】
- “六入”缘生“触”,出胎以后,至三四岁时,对外界事物有所接触(六尘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,六根虽能接触六尘,但是未有苦或乐的想法,叫作触。
07. 【受】
- “触”缘生“受”,由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产生苦、乐、忧、喜的感觉,叫作受。

再因为今世/现在的“因”
08. 【爱】
- “受”缘生“爱”,贪图享乐等境界,有强烈的欲求或渴望,是名为爱。
09. 【取】
- “爱”缘生“取”,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,为爱努力地追求,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,是名为取。
10. 【有】
- “取”缘生“有”,因为追求诸境而引起善恶业,有了此善恶业的因,一定招感业的果,,是名为有。

造就了后世/未来的“果”
11. 【生】
- “有”缘生“生”,因为现世的善恶之业,依因感果,在未来世的四生六道中又出世投生,叫作生。
12. 【老死】
- “生”缘生“老死”,指在未来世受生之后,五蕴之身,成熟后又开始败坏,叫作老死。